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新时代要有新气象,乡村振兴不仅要求乡村富起来、强起来,也要求乡风文明硬起来、活起来,农村精神风貌新起来、好起来。高质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树立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 抓住人 乡风文明建设无论是实施主体,还是受益对象,都离不开人这个根本。要坚持移之以情、易之以理、管之以法,多用“育”的方式、“化”的手段,努力在农村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一是立破并举。从激励示范角度看,倡导文明向上的乡风民风,离不开乡村党员干部、能人模范等先进群体的带头带动,要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等措施,依托村集体资源配套配置,对“星级文明户”“文明好家庭”等先进典型进行选树和褒奖,让对乡村振兴起到作用的模范群众得到村级公共资源的优待和奖励,着力树立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同时,也要把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对封建迷信活动、大操大办活动进行劝导,对一些利小家不利大家、要权利不要义务的行为进行抵制,对封建迷信经营场所和经营行为进行整治,破除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向上新风尚。二是老少皆宜。乡村文明建设离不开年轻人参与。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如民俗年会、广场舞等,参与者大多是年老者,年轻群体参与较少。要调整思维和方式,在乡风民俗、文化设计、内容选题甚至文化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充分关注乡村年轻人的需求,捕捉他们的兴奋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三是兼顾业余。乡风文明建设不能仅仅靠文化站长、专业剧团下乡来发力,不能一提文化就弄得很高大上,不接地气。很多乡土戏、民俗舞、非遗工艺、特色民俗等,对于留住乡愁记忆、延续文明文脉、提振乡风人情作用很大。新时代,要重视“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培育力度,使其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弘扬者。 紧扣点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重点要找准把好“三个点”。一是抓住时间点。当前,乡村的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进城务工的现象比较普遍,涵育乡风的文化活动,必须抓住春节、中秋、清明等重大传统节日,或者农忙季节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员相对集中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农民的参与率和覆盖面。二是找准发力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在加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上发力。建立健全群众文艺创作采风、提升、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民间文艺和文化产品的扶持力度,提高基层创作骨干的业务水平和创作积极性,创作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引领时代风尚的优秀文化产品。三是巩固示范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新时代,要紧扣乡村现有基础搭建新平台,不仅要向旧传统“开刀”,还要推动新风尚“落地”,要结合乡村民情实际,大力扶持农村地区戏剧曲艺、民歌民舞、优秀民俗、传统手工艺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家风、乡风民风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深化面 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多元发动、多措并举。一是改善村庄面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环境的治理和村庄面貌的改善。要以创建文明乡村、建设最美乡村、特色田园乡村为抓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进行“厕所革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引导农民摒弃落后习俗,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二是更新村民面子。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焦点之一就是村民的面子观念还没有转变,集中表现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更新村民面子观念,大力推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组织建设,开展乡风评议,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树立节俭养德理念,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形成健康向上的民间舆论。三是调动多元层面。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自我、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基层文明系列创建活动,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实施志愿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工程,健全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体系、社会化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普及以扶贫帮困、邻里和谐、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推动形成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城乡共建、文明互动,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共建行动,推动富村帮穷村、强村带弱村,不断扩大“文明村”覆盖面。 把握度 要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效,还要把准把好“三个度”。一是硬件投入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没有硬件投入、基础设施不健全,乡风文明就无从谈起,必须在加强硬件投入度上下功夫。要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供给、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二是生活融入度。乡风文明建设要融入到村民生活中,才能取得实效。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挖掘村庄资源禀赋,围绕“一村一品、一景一韵”目标,合理利用村庄道路、文化礼堂、广场公园等,打造美丽墙绘、小品景观,实现“环境美、氛围美、细节美”。积极挖掘乡贤文化,用身边能人、身边轶事影响村民。三是市场亲和度。乡风文明建设要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让村民感到有用、愿意参与。乡村文化产品的提供,也要有点市场思维,讲求“适销对路”。要结合乡村旅游、农家体验、农业合作社、农家宴合作社等项目,打造乡村经济文化磁场,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经营,强化市场诚信意识、法治规则意识、合作礼让意识,让村民从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扬州文明网,原文刊载于《扬州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