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jpg
  • 2015551419359691.jpg
  • 2015551418294331.jpg
新闻列表
首页 最美人物 【敬业奉献】 冯政伟:村医情未了
【敬业奉献】 冯政伟:村医情未了
时间: 2019-09-06 09:53 来源:本站原创

【人物简介】冯政伟,男,伊川县鸦岭乡黑羊村村医。

【事迹简介】2018年,伊川县评选出的十名“最美伊川人”,冯政伟的名字赫然其中。冯政伟,伊川县鸦岭乡黑羊村村医。这个年近半百的瘦弱却不失儒雅的男人,师承父亲冯虎生,下传儿子冯壮壮,三代村医,默默奉献,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康,以实际行动诉说着这个家族的村医未了情。

冯政伟在最美伊川人颁奖晚会上


【正文】

我是村医

冯政伟常说这样一句话:“我是村医,应该的。”
在不认识、不了解冯政伟的人听来,这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言语。然而,恰是这最普通的言语背后,隐藏的是最不普通的内涵。
2009年深冬的某个深夜,熟睡中的冯政伟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他顾不得披衣,起身抓起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老汉紧急的求救声:“政伟,政伟,快——快点吧,你大娘——麻烦了!”
冯政伟一边询问,一边穿衣。他慌忙的举动惊醒了身边的爱人,爱人也急忙起身,帮他穿衣。他知道爱人有多疼爱他,但顾不得致谢,匆匆备好了急救药箱,奔出家门。
可叹,门外白雪皑皑,早已埋住了道路。他没想到试探,一脚踩下去,积雪足有一尺深;他没心情多想,脑海里只有秦大伯的呼救声;他容不得停步,夤夜的雪地里,他只能跑步前行!
黑羊村地貌以丘陵与沟壑为主,上坡下坡多,过沟越岭多。如今,大雪封闭了道路,爬坡越岭自然更加难行,即便是路经少有的平地,也难以辨认沟渠所在。心急的冯政伟可没有想这么多,他只知道秦大伯在门口焦急地等他,他只知道找根棍子探路。他一门心思奔跑着,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跑;再摔倒,再爬起,再奔跑!
那是一次艰难的奔跑,跑了半小时以上,他才赶到五里地外梁村沟的秦大伯家。
大伯的老伴杨桂兰已经昏迷不醒,大伯急得声音颤抖:“政伟,救救她,救救她,靠你了,靠你了!”
冯政伟一边忙碌,一边安慰:“伯,别着急。电话中,我听明白了,现在更证实了我的猜测,大娘是煤气中毒,现在抢救,应该能成!”
“现在抢救,应该能成!”这是一名村医的自信,更是一名村医对患者家属的最好安慰。在这样的自信与安慰中,杨大娘渐渐睁开了眼睛。看着老伴苏醒,秦大伯哎呦一声,抱着头歪倒在地上。
冯政伟赶忙转身,扶起秦大伯,经验告诉他:秦大伯也已经中了煤毒!他顾不得多说,马上给秦大伯挂上了吊瓶。
那一夜,窗外风雪交加;那一夜,屋内人情浓浓;那一夜,冯政伟一直守在两位老人身边,直到他们完全脱离危险。天亮了,放眼窗外,积雪压弯了树枝,飞雪也消失了影踪,天很蓝,太阳快要出来了。冯政伟离开的时候,秦大伯满含热泪地说:“政伟,多亏有你啊孩子!俺的子女都去外地打工了,要不是你来相救,俺俩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冯政伟一边安慰,一边转身掩饰盈盈热泪。他给两位老人留下该服的药品,轻轻地说:“伯,咱们这儿,像您老俩这样的人多了。别瞎想,有难事的时候叫我就是了!”
秦大伯哭了,他再次感谢冯政伟:“孩子啊,咱不一个乡,虽说咱俩村离得近,可你半夜三更的跑来跑去,不是救命要紧,伯也舍不得折腾你啊!”
冯政伟整整衣襟,埋头说:“伯不能这样说,我是村医,应该的!”
“我是村医,应该的!”这句话响彻在许多接受过冯政伟急救的家庭。2013年秋季某日,张花女突发脑溢血,在老伴解周宽的呼叫中,冯政伟及时赶到,遏制了病情漫延,送县医院抢救后,没有落下任何后遗症。2019年4月某日,在春播时被虫子叮咬中毒的任战霞也在陷入昏迷后被冯政伟救醒。
正是有了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冯政伟的“我是村医,应该的!”这句话在黑羊村及其周围,早已传遍了坡坡岭岭,传遍了家家户户!
“他不只是村医,他是我们的守护神啊!”这是许多人发自内心的赞叹,更是对村医冯政伟最朴实的赞美!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黑羊村距县城25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全村652户,约3200多名村民,散居在前村、后村、寨上、北沟四个自然村中。
复杂的村情村貌,散居的村民,为村医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客观困难。然而,冯政伟把这样的困难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实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在冯政伟的辖区内,无一例麻疹病例,无一例常住高血压病人因患脑血栓而形成偏瘫。冯政伟把全村248名高血压患者和51名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档案完备,检查和预防记录仔细,患者签字认真工整,这项工作不仅全乡领先,还连续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卫生所。
每月的儿童免疫接种日,都是冯政伟一家最忙碌的日子。父亲冯虎生,虽然六十多岁,但精神依然不减当年;爱人刘会粉,本是护士专业毕业,更是大显身手;母亲虽然不会打针,但服务工作总是做得细致周到。
2013年,村内0-6岁的儿童412名,完成对他们的疫苗注射,需要的不是一天时间。7月12日早晨,第一个抱着孩子上门的是黑羊村六组的周丽阁,她来时刚刚五点,好在冯政伟一家早有准备,他们四点多起床,分头准备,五点钟,第一个来接种疫苗的孩子很顺利地接受了疫苗播种。
还没有送走周丽阁,院子里就已经挤满了大人抱着前来打防疫针的孩子们。早饭时间到了,母亲呼叫开饭,可是冯政伟和父亲、爱人都已经忙得不能分身。母亲理解他们,没有丝毫怪罪,更无半句怨言,她似乎也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意愿,不再呼唤他们吃饭,而是加入了哄孩子不哭的行列中。
冯政伟的爱人刘会粉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好德性。每到那一天,她尤其最忙。为了减缓爱人的劳动强度,冯政伟在对爱人的观察中学会了哄孩子:“乖乖不怕,打完针给你发糖吃!”冯政伟语言温柔,柔得超过刘会粉;冯政伟笑容蜜甜,甜得赛过孩子们的妈妈……孩子也笑了,还伸出胖胖的小手去抓冯政伟手中的注射器。然而,当针头扎进孩子粉嫩的上臂三角肌的时候,可爱的孩子还是哇的一声哭了……冯政伟依旧笑着,轻声道:“乖乖不哭,完了完了!”冯政伟说着,拔出针头,拿药棉轻压。
冯政伟以一颗柔软善良的心赢得了黑羊村的老老少少的信任和尊敬,以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方圆百姓的好评,以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表彰。《河南医药卫生报》《洛阳日报》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等媒体先后报到了他的事迹,他的名声远扬了。在别人,可能会骄傲自大起来;在冯政伟,他却更加谨慎小心了。
冯政伟的先进事迹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2013年5月,在开展“关爱基层”公益活动中,河南省医药卫生报社牵手国药控股集团河南省股份有限公司多次组织入村考察,考评后,黑羊村卫生所获得了活动资助5.2万元。这5.2万元不是现金,是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常备药品。有了这先进设备,有了这一批免费药品,黑羊村卫生所沸腾了。前来免费检查心电图者络绎不绝,前来免费领取药品者笑逐颜开。他们似乎忘记了这是上级的关怀,他们只把感激的言语对准冯政伟。冯政伟不断提醒他们:“伯,这是上级的关怀!”“婶儿,这是上级的关爱!”然而,乡村人特别讲实惠,他们在感谢上级领导的同时,依旧把最朴实的话儿拿来赞扬冯政伟:“没你,上级看不见咱吧?”
冯政伟也有感觉苦累的时候,但每有这种意念,他很快会安慰自己:“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他深深意识到,作为村医,黑羊村这一方百姓需要他,信任他,依赖他,这是他醉心于村医职业的精神动力,以前是这样,以后还如此,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了!

传承的是医术,更是家风

中国历来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对此,从古至今,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说法,乡村人有乡村人的俗语。房檐滴水照窝行,这是冯政伟母亲说的一句大实话。但这句话在河南农村流传很广,一般用来说那些不贤不孝者的后辈依旧不贤不孝的因果报应。然而,冯政伟的母亲却改变了这个意思,她曾经笑着说:“房檐滴水照窝行,这话儿咱得改改,夸夸一辈儿一辈儿贤孝子孙才好!”
行!咱就来看看冯政伟一家数代的好家风吧——
爷爷青年时期曾被日本兵抓做劳工,在九死一生的逃亡路上,是一名村妇将已经几乎成为饿殍的他救了下来。返乡康复之后,他备上重礼寻找恩人,却得知恩人随着她的村落被日军化为灰烬。悲伤之余,爷爷对着先祖的牌位立誓:此生定做好人!解放后,爷爷做了生产队长,带领社员,年年创收,多次获得上级表彰。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爷爷依旧将整个家族的人集中起来,合作劳动,以便解放劳力,让他们安心外出务工。
父亲冯虎生,十八岁那年,原本是可以成为铁路工人的,恰巧村内推荐人选,到伊川卫生学校参加赤脚医生培训。他在铁路工地被召回,收拾行李,前往伊川卫校报到。这既是为了满足家人的愿望,更是为了响应村里的号召。从此,他走上了村医的道路。
冯虎生是一个标准的乡村能人,他不仅会看病,还会木工、泥瓦工。开始做村医那些年,村里比较穷,他就自己动手做桌椅板凳。然而,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几十年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他与他所服务的百姓有了割舍不掉的感情,而且他虑事长远,将他志在远方的儿子冯政伟引上了村医之路。
1997年,二十一岁的冯政伟在父亲的劝说下,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愿望,走进了县卫生学校的大门。冯政伟带着一种崇敬,在县卫校认真读书。2000年毕业后,及时回村,做了父亲的助手。
跟随父亲行医,冯政伟耳濡目染,他学会了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学会了急诊病人入手救治时的准确把握与果断,学会了照顾鳏寡孤独者时的爱心与细心,学会了继承父亲降低收费标准、宁愿自己苦寒的医德医风……这一切,看似平常无奇,但让其融入一个人的血液,酿成一种精神,怕就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了!但,冯政伟做到了,在此后的村医之路上,他成就了超越父亲的业绩。
更难能可贵的是,冯政伟学着父亲,说服自己的儿子冯壮壮与他当年一样,走上了村医的道路——2012年,冯壮壮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并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成了他的助手!
从父亲,到自己,再到儿子,一家三代人,传承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一种良好的家风!三代村医,这在广大的农村很少见。如果,人们着意寻找三代村医之间的传承奥妙的话,我们就归结为“情未了”吧——村医,用自己平凡和善良给百姓带去了安康,给自己带来了快乐,给家里赢得了荣耀,给社会带来了安宁!这种情,是家乡情;这种情,也是家国情怀!(作者林健)

投票数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