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jpg
  • 2015551419359691.jpg
  • 2015551418294331.jpg
新闻列表
首页 文明播报 河滨街道:建设“家风家训馆”培育文明新风尚
河滨街道:建设“家风家训馆”培育文明新风尚
时间: 2020-05-28 17:04 来源:本站原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案例征集活动】

近年来,河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明“营养”、从乡村历史演变中梳理文明脉络、紧扣百姓生产生活涵养文明生态,着力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乡村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通过建设村庄家风家训馆——拓展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加强辖区居民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培育了一批文明村(社区)、文明户(家庭)、文明居民,在树立乡村家庭文明新风、提高村民道德修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从“0”到“3”,开辟文明基地

家风家训馆,怎么建?

2018年5月前,河滨街道办事处还没有一个家风家训馆,而眼下河滨街道已建成3个高标准村级家风家训馆,分别位于罗村社区、彭庄社区、张庄村,建筑面积在65㎡到160㎡之间。河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坚持抢抓机遇、建管并重的工作原则,突出特色化设计、标准化配置、专业化施工、规范化管理,采取街道布局、村庄落实、一体联动的推进办法,在充分尊重各村(社区)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由街道班子成员集体审定家风家训馆建馆规划和风格,针对各村(社区)特点进行差别化设计,组织商业公司精准施工,保证了家风家训馆的建设效果。

罗村社区家风家训馆

一是统一主题格调河滨街道村庄家风家训馆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论述,传播恕、节、勇、让、孝、悌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按照核心引领、传世家训、风范永存、历史沿革、和合新风等版块布局,用“祥和、崇德、乐善”等德育词汇为家风家训馆命名,注重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新风。家风家训馆采用回环嵌套、参差错落的空间布局,加入祥纹缕窗、白墙黛瓦、楹联月门等中国古典建筑元素,辅以灯光点缀,古色衬托,彰显家风家训馆高雅别致的深远意境。

彭庄社区家风家训馆

二是统一详实内容。引用伟人领袖、先贤大儒、氏族名人等阐述国与家、梦想与行动关系的经典论述以及家道故事、家书家信等,着力培育爱国爱家、崇德明礼的家国情怀;设置核心引领、家范传世、风范长存、历史沿革、家和新风、村史村情、姓氏名人、道德模范光荣榜、荣誉墙、红色家风、成语典故等版块,着力营造尊重历史、见贤思齐、尊老爱幼、勤劳致富、邻里互助、强国兴家的和谐文化氛围。

张庄村家风家训馆

三是统一联动推进按照县委宣传部建设村庄家风家训馆的统一部署,坚持政策带动、参观驱动、民主推动的工作思路,采取以点带面、分批推进的方式,组织各村干部到洛龙区关林镇皂角树村等先进村庄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当地村庄家风家训馆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赢得群众支持,推进家风家训馆规范化建设。街道办事处把协调发展、共建共享作为工作出发点,采取多方融资、民主选址、全力保障的办法,积极争取县宣传部、民政局、文广局等职能单位的相关项目和资金支持,由街道办、村集体、村民共同参与建设,各村(社区)按照便于集中活动、便于村民参观、便于就近管理的原则,通过民主决策选择建馆场地,保证了家风家训馆的建设质量。

二、从“口耳相传”到“弘扬家风”,延展文明触手

家风家训馆,怎么用?

河滨街道把家风家训馆作为主阵地,以弘扬好家风为主轴,鼓励村庄编撰姓氏家谱,引导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培养村庄文明传播志愿者,积极延展精神文明建设触手,采取村干部“包”馆、专人专责“看”馆、按时对外“开”馆的管理模式,发挥村干部、老党员、村庄文化艺术爱好群体的作用,做到为讲文明者提供展示舞台,让爱文明者坚守宣传阵地,让懂文明者传播文明理念,使“好家风”这朵精神文明之“花”次第绽放在河滨街道村庄家庭中。

好家风促成“彭氏家谱”。“爱国家、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翻开《彭氏家谱》中的彭氏家训,字里行间渗透着崇德向善的好家风。为延续好家风,彭庄社区村“两委”组织该村氏族长辈和文化名人,耗时一年零两个月编撰了《彭氏家谱》,内设彭氏家训、家族精神、家族禁忌、寻根问祖、彭氏世谱、彭氏名贤、彭庄发展状况等篇目,通过以书言志,教育彭氏后裔传承孝道,行善积德。

好家风吸引“文明传播者”。“党心民心不忘初心,国风家风满园清风。”在河滨街道办事处张庄村崇德家风家训馆门前,一幅家风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负责值守家风家训馆和张庄村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的是张庄村老党员许敬池,除了为前来参观人员作馆内讲解,许敬池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作诗写字,他把每天读书看报、收听收看时政新闻、村庄生产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点滴事、感人事,借景抒怀,编写成诗,并用毛笔书写纸上,张贴于张庄村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各功能室外的空闲墙壁,供前来参观的人们欣赏。“全面小康奔富路,四方瑞气彻晴空。神州崛起中国梦,天下横吹大国风。”在家风家训馆和张庄村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小院里,许敬池不仅找到了发挥自己爱好特长的地方,也自觉担当着传播精神文明正能量的志愿者角色。

好家风引来“老年乐”。河滨街道罗村社区总人口5603人,60岁以上老年人有70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2% 。为弘扬好家风,营造尊老爱老的好村风,该社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余万元建成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罗村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养老服务、理疗养生、健身娱乐等功能室,为该村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乐的最佳场所。

好家风赢得众人“夸”。河滨街道槐树街村村民李非非原本有个众人羡慕的四口之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妻子吴利粉突患寻常型天疱疮,后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每天需要吃激素药延续生命。妻子身患重病后,面对巨额医疗费、一双儿女的上学费以及各项家庭生活开支,李非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带妻子上北京、到外地求医问药,向亲戚朋友四处借钱,照顾妻子之余打零工挣钱,在与命运抗争的艰难日子里,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身材瘦小”的李非非,反而激活了这个中年汉子源于好家风的责任和担当。李非非说,我不能放弃妻子,因为父母教育我,要走正道、做好人。李非非生于一个普通的工农之家,存善念,守正见,是这个家庭教育的内核,在好家风的影响下,李非非5个姊妹有三人从事了教育行业。在艰难困苦的时刻,李非非往往选择用读书汲取精神力量,不仅自己如此,他还经常教育儿女与人为善,奋发学习。李非非的不离不弃,大爱待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李非非家享受了贫困户相关政策;儿子李晓露2016年考上山东大学,今年已保送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如今,街坊邻居都夸李家子女争气,而李非非心中明白,是好家风帮自己趟过了人生的一道道坎。2018年,李非非被评为“最美河滨人”。

从本能式的“口耳相传”到主动性的“弘扬家风”,从重言传、重身教到教知识、育品德,农村干部群众在家庭文明观念上的可喜变化,折射出党中央树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强大号召力,体现出社会发展进步对农民群众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远影响力,反映着河滨街道党工委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都要硬”原则的坚定执行力,凸显出新时代农民群体从“务工养家”“技能兴家”到“文明传家”的观念嬗变。

三、从“文明创建”到“文明家风”,传递文明火种

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村庄留住乡愁记忆、铭记历史变迁、梳理文明脉络、弘扬文明新风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给加强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河滨街道办事处已高标准建成村级家风家训馆3个,创建市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9个、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223户,使辖区村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大力倡导文明新风,使越来越多的河滨街道村民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盈精神世界,持续拓展文明思维,自觉放大“三观”格局,成长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文明生力军。

下步,河滨街道将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以村庄家风家训馆建设为抓手,通过适时适度扩大村级家风家训馆覆盖范围,开展评选村庄道德模范——树立道德榜样,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养文明习惯,发挥农村“一站五会”作用——完善文明机制,不断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康力学)